出其不意的艺术 惊艳的地下美术馆
生活不总与柴米油盐有关,有时需要风月,需要点阳春白雪。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深圳地铁长圳站《Loading / 等待... 》,吕晓正
当艺术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生活中,总会让你莫名其妙的心动。而这正是艺术给我们带来的神奇魔法。
大部分人谈及「艺术」或艺术体验,或许会认为这只是停留在美术馆、博物馆等特定场景下的感受。但深圳地铁推出的「地下美术馆」,让人们在每日为柴米油盐的奔波中,感受生活的的艺术与惊艳。
抬头转身间,艺术就在那里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深圳地铁公明广场站《都市剪影》,OUTTA艺术小组
深圳6号线在8月20日正式开通,这趟地铁除了为市民带来便捷,也带来一场惊艳的艺术展览。
『打破生活与艺术的疆域』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但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去追求生活的艺术。本次深圳地铁6号线设置了15个高架站艺术风景,又融合了座椅的功能,艺术与生活这对CP就是如此互相塑造。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深圳北站《树影下的站台》,景育民抽象的大“树”拔地而起,通过气流与微风在场域中转动,摇曳艺术本就是生活。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上芬站《星亭》,叙述空间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上屋站《石上三生》,陈伟才
抽象的艺术,看似难懂,其实是最贴近人心。通过不同的材质肌理的石块,表达世间万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官田站《自然椅趣》,吴松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科学公园站《对话》,卢远良
人际的关系,如此微妙而神奇,通过艺术的表达,展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互动,暗示着一种蓬勃自在的生命力。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元芬站《星辰·树》,刘国栋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楼村站《瀑布》,孔景才
奔波的旅途中抬头仰望,看到的是惊喜,是生活的更多美好。
『城市文化的表达』
地铁站,是一座城市文化最直观的表情。它在诉说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它在张扬一个城市的活力。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凤凰城站《祥》,何岩青彩色的祥云,寓意着城市的和谐美好,描摹城市律动。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本次深圳地铁“艺术+”主题展由深圳市地铁集团主办,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广东蒙娜丽莎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将雕塑与座椅设施结合的形式介入站台空间,打造中国地铁艺术史上,首次以功能性雕塑、装置为切入点的公共艺术展。与此同时,本次地铁站创作了5幅大型文化墙,让艺术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焦点。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红花山站《宇宙》,郅敏高温陶瓷与金属板的结合,带来象征万象万物的艺术表达。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松岗站《大湾区热力图》,金俊杰陶瓷板喷砂,增加画面的美观度和舒适度;艺术化处理,表达和关注深圳以及大湾区的时代变化。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松岗公园站《密码》,王长兴技术的进步是通往发展与前进的密码,通过镶嵌马赛克的特殊工艺,展现自由、灵动,充满无限的可能。
从第1期的“构建”到第2期的“对话”主题,而此次深圳地铁推出第3期的“艺术+”主题,“深圳地铁美术馆”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而这些美好艺术的展现背后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广东蒙娜丽莎创意设计公司作为本次深圳地铁公共艺术的执行方,将艺术与陶瓷、金属等多种材料、技术融合,实现作品的艺术性,让艺术在城市、生活中渗透。

(图片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艺术与技术,让世界绽放美好将传统的、现代的、抽象的融合,展现城市生活景象、底蕴,为匆匆而过的行人留下一抹城市印记,带来艺术美好体验。
(文章来源:蒙娜丽莎瓷砖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