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多家陶企发力仿古砖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旺季不旺”陶瓷人说了很多年,但2023年最明显——从今年9月份开始,没有了“金九银十”,有的陶瓷企业旺季也出现了爆仓停窑的现象。
进入12月份以后,从江西产区各大陶瓷企业的销售情况来看,已经没有了年底车水马龙的景象,一些库存压力较大的陶瓷厂家在12月初就开始进入停窑检修期。另一方面,陶瓷企业年底生产线的改造升级如火如荼,无论是广东、北方还是开窑率领先的泛高安产区,不少陶企年底技改的主方向依然是:窑炉提速、工艺和规格升级、拆旧建新甚至是建新扩产。
据上游陶机装备企业透露,2023年全国有近50条新建窑炉(以建新窑炉为统计,含拆旧建新、扩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建新的窑炉除了少部分新建生产线外,更多是拆旧建新,对产品品类进行迭代。仅江西泛高安产区就有瑞阳、罗斯福、格仕祺、奥巴玛等头部陶企纷纷对品类及生产线进行拆旧建新,提升生产线的绿色智能化水平。
不惟如此,河北产区的新波尔、浩锐等陶企,以及山东淄博、临沂和东北法库等产区都有陶企将原有的生产线进行迭代,通过大窑炉、大产能、新装备达到降本增效,以适应当前产品的流行趋势。
中板、抛釉砖内卷
多家陶企扩大仿古砖品类
12月初,作为一直聚焦中板、抛釉砖和亮光大板的规模型企业,宜丰奥巴玛陶瓷正式推出600×600mm规格低吸水率仿古砖。不惟如此,宜丰万众陶瓷也表示将现有中板线调整为仿古砖生产线,中板产能调整到更新陶瓷基地生产。同时,依靠仿古砖品类起家的天瑞陶瓷也表示将在现有产线基础上增加仿古砖的产能和规格配套,降低抛釉亮光砖的产能。。
据《陶瓷信息》了解,随着年末停窑技改和检修期开启,泛高安产区不少陶企已开始对明年的产品结构和产能进行重新规划。面对当前中板、抛釉砖的持续扩张,价格的大幅走低,宜丰、上高不少陶企纷纷在现有产线基础上,增加仿古砖品类的工艺和规格。
奥古特陶瓷作为泛高安产区专注中高端仿古砖的企业之一,12月份提前将1条仿古砖线停产技改,增加大吨位压机、打包线等设备,补充750×1500mm大规格仿古砖。
宝庆陶瓷近期刚刚推出600×1200mm系列仿古砖;同时,宜丰万众陶瓷也拟将中板生产线改为仿古砖线,增加600×1200mm、750×1500mm等大规格仿古砖。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部产区专注中高端仿古砖的一匹黑马,精隆陶瓷依托丰富的产线配套,在做全仿古砖规格的同时,近两年一直聚焦仿古砖的工艺创新和研发,在继今年秋季采购节推出的“莱姆原石”系列后,将再推新精雕、复刻等多种工艺叠加新品。
仿古砖市场在萎缩
工艺和规格却在升级
据了解,2022年受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影响,泛高安产区有相当一批仿古砖企业或生产线退出转锂电,直接导致江西产区仿古砖产能从2020年的45条生产线,日产能达70万平方米,直接锐减到2022年底的30条生产线,日产能58.6万平方米。

(图片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整个江西产区实际在产仿古砖生产线仅20余条,日产能43万平方米。仿古砖产能的持续走低,让泛高安产区几家仿古砖厂家产销压力相对较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厂家增加仿古砖产能的规划。
精隆陶瓷营销总经理钟家玮表示,2023年精隆陶瓷仿古砖的产销率基本与去年持平,在产品价格上,面对市场的内卷,仿古砖的价格也在下调。但是,精隆陶瓷今年的工艺仿古砖比例明显增加,即使是普通喷墨仿古砖在品质上也有了较大的升级,因此,精隆陶瓷更多还是通过产品的工艺创新来规避一些价格战。
中板、抛釉产能再增
单线多品类成主流
“预测2024年,几乎所有瓷砖品类都将陷入‘内卷’当中,陶瓷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减量市场的大背景下,坚守品质底线,筑起品牌的市场护城河,才是企业长期主义的发展方向!”格仕祺企业董事长刘春良表示。
据了解,受广东产区价格降维冲击,今年泛高安产区抛釉砖系列产品的价格降幅达到15-20%左右,能源成本同比去年下降,以及市场压力的倒逼是促使价格走低的重要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整个泛高安产区企业通过装备和产品迭代的升级,有近90%的企业已经完成了生产线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升级,部分老破小的生产线在今年也基本完成了装备技术的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随着河北、山东等北方产区产品线的迭代,大产能的中板线将全面投产,中板日产能将再增50余万平方米,也将进一步冲击江西中板在北方的市场。
在江西产区不少陶企销售负责人看来,预测2024年,不仅仅是中板受到冲击,在市场下行压力下,所有的瓷砖品类都将面临巨大的产销挑战。特别是最近两年,1条生产线同时生产2-3个规格或品类的高兼容性窑炉成为企业技改的主流,因为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单品类规格和产品面临的产销压力较大,需要全规格和全工艺。
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品结构链,目的也是为了稳住现有的市场渠道。事实上,延长产品链,厂家将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和创新风险。
(文章来源:陶瓷信息-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