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陶瓷企业的升级之路 节约成本走向国际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在世界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的时候,传统的陶瓷企业想要谋取新的不错的出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可持续的发展是一大方面,另外成本也是一大问题,传统的陶瓷企业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将为整个陶瓷企业在国际化的道理中增添不少的竞争力。
传统陶瓷企业的升级之路 节约成本走向国际(图片来源于网络)
讲到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和国际化,马桶盖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日本马桶盖绝对是传统制造业国际化的典范,而迄今为止意大利的陶瓷产业更是整体持续升级和国际化的持续领先者。中国陶瓷产业升级和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不少。
首先是我们对陶瓷产业的定位,或者说是某些定义存在着误区。中国的陶瓷行业长期戴着高能耗、高污染、高耗资源及低产出的帽子,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陶瓷工厂经常面临“不断迁徙,易地污染”的结局。这样的发展和管理方式既减少了陶瓷企业被动升级的压力,也无益于提升陶瓷产业主动升级的动力。另外,从人才资源发展的角度,由沿海向内地的不以升级为前提的迁徙式发展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加速国际化的。无独有偶,与“三高一低”类似的质疑也存在于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纯电动汽车行业。
事实是,质疑与陶瓷行业“三高一低”的帽子一样,在逻辑上直接把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比如,意大利的陶瓷企业早就出现了60%以上直接使用太阳能供应能源的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本该是设立标准或者只负责标准的监督执行即可,企业是否“三高一低”应当被通过标准来判定,将某个行业定义为“三高一低”实在令人费解。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污染的行业,只有污染的企业”。
其次是由于我们长期依赖人口红利优势的发展方式,对国际化背景下的产业升级缺乏足够的准备和经验积累。陶瓷行业是一个长期主要依赖人口红利优势的行业,而越是长期重度依赖人口红利优势的企业,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离得越远,其科学管理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也会越低。正如一些行业前辈所言,在现在的背景下,在美国投资陶瓷工厂的综合成本并不见得比在中国高多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差异会产生在自动化程度上面。而这样的判断带给我们的机会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制造业本身的国际化存在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是我们国内陶瓷制造业的成本管理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我们把同一件事情重复操作的所有成本都叠加在一起计算来比较中外企业的经营成本,就会发现更大的降低成本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