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制度严而有功 瓷砖企业规范前行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瓷砖行业虽然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但是整体的行业比较混乱,国家不得不采取有力的措施来约束行业的发展,“黑名单”制度的实施是今年的新规,到现在看来虽然要求严格了一些,但是对陶瓷行业的促进也是很大的。
“黑名单”制度严而有功 瓷砖企业规范前行(图片来源于网络)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今年1月1日起施行,其亮点之一便是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将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当前,瓷砖企业面对的“黑名单”制度尚不完全构成体系,但或是联合惩戒,或是信息共享将成为趋势。从以前的黑名单发布情况汇总看,陶瓷业中的“黑名单”主要集中在质量黑名单、诚信黑名单、环保黑名单、银行黑名单等方面。
陶瓷业要提高对“黑名单”制度的战略高度认识,一方面,从自律角度说,瓷砖企业要认真做好产品、施好服务,从根本和源头上践行好企业责任、产品使命,杜绝因意外因素造成上黑名单的可能性,减少因管控不严而“被上黑名单”的机率。特别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环保等方面。曾经的“水龙头含铅超标事件”让整个行业处于社会舆情的最前沿,直接导致产品标准的修改并提升。瓷砖企业既要整章建制,完善规章制度、落实相关标准,让企业生产经营有法可依、违规必究;又要树立诚信经营的科学发展理念,要流淌道德的血液,不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任何事;还要加大涉及相关商标权、专利权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防止“躺着中枪”,对企业和品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另一方面,从他律角度讲,在依法治国的统领下和框架内,瓷砖企业遵循日趋健全完备的相关标准、法律,并严肃、严格、严厉落实。执行难是个大难题,即便是上黑名单,如果不能罚得胆战心惊,不能令其肝颤,或许效果会大大折扣。银行系统的叫停贷款、拉闸限电、断水断气等或许是最直接、最见效对生产企业的惩戒措施,但对企业主及负责人的处罚也要加强。现在有些“黑名单”,只是公布了结果,尚缺乏有力的惩戒措施和行动,对当事人的违法违规行为既无伤筋动骨,也无法对其他企业主造成震慑性影响。瓷砖企业既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并认真践行,也需自觉把企业置于社会法律、道德、标准的监督之下,更需要在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中,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做守法企业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