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得胜 | # 这一战,为下一站!#
如果人生是一场注定远行的路,那么高考就是我们旅程的起点。十年寒窗,三年磨刀,只为触碰更大的世界…
你是不是也曾经在墙上,挂上某个大学的名字,在草稿本上描绘某座城市的轮廓,激励自己度过高三的岁月。
2018年6月7日高考的战役就要打响,我们无法决定在哪个地方出生,却能选择未来几年在哪个城市生活,用尽全力,去往理想的坐标。
# 这一战,为下一站!# 我心中的下一站
▼北京
小时候掰着手指选,我要考清华还是北大,长大明白了人生不是选择题,每个答案都要靠自己书写——“北京大学,等我”
我第一年其实考上了一个湖南本地大学。但是我不甘心,又复读了。我爸妈都是生意人,小学文化,他们理解不了我对大学的选择,对高考的概念就是考上大学了为什么不去读。
可惜我铁了心要去北京,没商量就自己扛着行李出去找了复读的地方,隔着电话线和我爸约定:如果这次还考不中,就回去跟他们做生意,不上学了。
顶着压力脱发了一年熬了一年,最后考上了。我是庆幸当年选择了复读的,我现在的所拥有的工作和家庭都是从去北京开始的。
上海
魔都的魅力并不在于高楼和灯火,而是在这里每个人都拥有无限可能——“复旦大学,等我”
我参加高考是很顺其自然的,以至于现在根本记不得当时的过程。
唯一记得的是高考三天的每一个早上,我妈都早早起床,她远远看到学校操场有那么一两个人就小跑进来急急把我拍醒,怕误了考点,拍醒后又万分自责为什么不让我多睡一会儿,每一天我妈都在这种叫儿子早起—因为叫儿子早起而自责中循环度过。其实妈你不用自责,睡不睡那半小时我都考得不会差。
杭州
为什么想去杭州?因为高考并不是终点,我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下一场战役——“西安美术学院,等我”
美术生考试要背着全幅颜料画笔画架凳子等用品去考场,第一场考试前下楼装了考试要用的水,回来发现自己的笔全被拿走了,离考试开场不到10分钟。多亏隔壁的男生借了一大一小两支笔给我,勉强完成了考试。
从第二场开始,我就一次性背着水和考试用具去考场,几十斤的考试用具,几乎是我一半体重了,愣是被我扛到六楼。那个好心的小哥哥,不知道后来考的如何,但真心感谢他。
西安
喜欢历史因为它能告诉我许多道理,努力可能会不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可能成功。——“西安交通大学,等我”
我们家在贵州,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子,交通很不方便。我在县城读书,成绩一直中等偏下,虽然爸妈不太会说话,但我知道他们对我抱了很大的希望。
高考期间爸爸带着妹妹背着煮好的鸡蛋腊肉来学校,破天荒在考场旁找了家宾馆住下来陪考。第一天考完去宾馆复习接下来的科目,妹妹闹着要出去玩。爸爸小声呵斥妹妹说,不让你来非要来,可别吵着你哥。
不知道是不是爸爸带来的鸡蛋和肉让我开了窍,成绩出来年级第十。现在生活在城市里,有着稳定体面的工作,吃过各种宴席,但还是很想念当年爸爸带的鸡蛋。
厦门
晴空、碧海走不完的木栈道,开不尽的凤凰花,最好的时光我想在最喜欢的城市。——“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等我”
初中保送的高中部,所以中考高考都没参加过,高中的时候就决定了去国外留学,高三学校临时拉了我们11个不参加高考的学生组了个新班,让我们签了协议保证不参加高考,以免拖学校后腿。
高三整年我都在准备sat和托福,那些翻译成中文非常简单的题目变得晦涩难懂,但好处就是可以考很多次。一次次不通过,几乎都想放弃了,想看看能不能申请接着高考。好在后来和同考的好兄弟互相加油鼓劲,还是过了。拿到名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同学都很羡慕,好像这个比参加高考容易,但其实里面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广州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用不留遗憾的高三迎接自己想要的生活。——“上海戏剧学院,等我”
高三对我来说是人生中很特别的一段日子,但因为大多数考生都过着和我一样的生活,说来好像也就不怎么特别了。
我们高中一直在学习衡水高中的管理模式:早上五点半开始自习,十点十分下晚自习,十点半必须睡觉,每天如此。三年里几乎没用过手机,假期加起来不超过一百天,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高考前一个月,可能是压力过大,一直头疼。高考两天晚上都失眠了,本来以为状态不好铁定没戏,好在如愿考到了上海读书。
无论现在身在何方,从事怎样的职业,相信高考对于大家不会是终点,选择可能比努力还重要。
老师说:十年寒窗,三年磨刀,在此一战。
学长学姐说:这可能是你人生中智商最高的时候了,加油!
爸爸妈妈说:放轻松,好好考,相信你是最棒的。
快乐学习说:拿出最满意的状态,你就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己,祝所有考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除了高考选择一个好的志愿学校,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人生。
那不仅仅是一座城市、一所学校,更是我们势必抵达的梦想。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