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为“中国制造”转型探路
《明诗综》曰:“石湾瓦,甲天下。”五百年来,佛山南风古灶窑火不灭,薪火相传。
古时的手工作坊,经过上百年的演变,成为一个个现代化的工厂:一排排像高铁车厢般的红色箱子内,窑炉生产线轰鸣,坯体通过自动化运输线自行“转场”,机器臂24小时不间断抓取,从这里下线的抛光砖、微晶砖、陶瓷薄板等浓缩着科技元素的陶瓷,被整齐打包、运往世界。
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16年,国家质监总局对佛山陶瓷品牌评价为429.56亿元;同时,2016年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显示,建筑陶瓷品牌榜均以佛山陶瓷为主,在全国各建筑陶瓷产区中,佛山陶瓷保持多项“第一”纪录。
随着去年“全国陶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花落南海,佛山陶瓷在“绿色制造”、智能化生产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品质之路,为“中国制造”的转型探路。
由“多”走向“强”
为中国陶瓷做“品牌代言”
“‘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看佛山’,如今品牌示范区的获得让这一说法更具有权威性。”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佛山陶瓷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第一条墙地砖生产线和第一条卫生洁具生产线,诞生出全国首块彩釉砖至今,佛山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拥有陶瓷制造、原辅材料、机械装备、包装物等完备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格局。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目前,佛山拥有陶瓷装备制造企业200多家,产值占全国的80%以上。同时,佛山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化色釉料生产基地,陶瓷色釉料生产占全国的40%以上。2016年,国家质监总局对佛山陶瓷品牌评价为429.56亿元。而建筑陶瓷市场则堪称“佛山制造”的天下。在全国各建筑陶瓷产区中,佛山陶瓷保持了多项“第一”。如在山东济南,建材市场几乎成了佛山陶瓷品牌一条街,偶有一两家当地门店,销售的也均是佛山陶瓷。
作为中国陶瓷的“品牌代言”,佛山陶瓷的创新研发一直引领市场,其建筑陶瓷研制和工艺创新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大规格抛光砖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意味着佛山陶瓷从“多”走向“强”。其中,集聚了多家陶瓷龙头企业的南海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南海尤其是西樵陶瓷企业长期注重品质和品牌。”西樵陶瓷协会秘书长梁三苏介绍,辖区内企业有****“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等多个荣誉“加身”,并设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广东省技术中心等,7家龙头企业纳税额约占佛山陶瓷产业总量三分之一。
传统产业的品质蝶变
“绿色制造”智能化生产撑起龙头地位
能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佛山陶瓷品牌示范区创建中作为代表,南海陶瓷企业取得系列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对质量的追求,而智能化生产和“绿色制造”则构成其背后的支撑体系。
“南海陶瓷企业视质量为生命,在他们看来,有生命才有品牌,有品牌才有市场。”梁三苏说,除了自主研发及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外,南海陶瓷企业还积极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梁三苏介绍,随着南海陶瓷企业已全部实现环保方面的自动化节能控制,南海陶瓷正通过智能化逐步走向“绿色生产”。
从代工者到标准制订者
成功“逆袭”获行业国际话语权
从长期被视为“三高一低”的陶瓷行业探索出一条“绿色”的智能化路径,佛山陶瓷也开始在世界“逆袭”。
截至2017年6月的数据统计,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53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地方和行业标准25项、国际标准1项。
在南海乃至佛山,政府对标准化建设的推行,激发了企业争夺行业话语权,参与标准化制定的积极性。去年3月,在佛山市质监局的支持下,佛山陶瓷标准联盟成立并制定了《干压陶瓷砖联盟标准》。
获评“全国陶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在张旗康看来,这为南海乃至佛山陶瓷企业品牌加上了权威的“金字招牌”,“将鞭策南海企业继续做好自主品牌,形成品牌意识,也更好保证了终端消费者能够在市场选择到最正宗的‘南海砖’‘佛山砖’。”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