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家成功的陶瓷专卖店
在市场几乎习惯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之时,人民币汇率却出现了大幅下跌。有关未来人民币汇率政策变化的方向,单纯站在中国经济利益角度,选择本币贬值显然是最佳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单方经济利益的表达是否能够得到最终现实的利益回报。
出口萎缩是本轮中国经济调整的最初表现,也是抑制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负面因素。通过本币贬值,能够使得出口商品的海外货币计价标准降低,是国际贸易领域惯常的“奖出限入”措施。基于对出口产业的鼓励、缓解社会整体失业压力、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等目的,试图通过人民币贬值鼓励出口并非没有道理。然而,现实的经济状况要比理论测算复杂得多,单方面货币贬值的最终经济效果往往达不到理论测算。
首先一点,货币间的汇率高低是一个相对价格,本币贬值并非一国所独有的“法宝”,能够被贸易伙伴轻易复制。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东南亚各国都试图通过本币大幅贬值来输出危机,但集体一致的货币贬值,根本无法改变相互间货币兑换基准,贬值刺激贸易的实际效果被各自抵消。
其次,此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只有各大经济体联合起来一致应对才有可能取得政策成效。之前各大央行的集体降息就是表率。反言之,一旦“联盟”被打破,只会让各个调控部门自乱阵脚,使得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进一步扩大,对各个经济体都是负面影响。
第三,之前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将长期维持升值状态,也正因此,大量的所谓海外热钱纷纷涌入境内。对于这些热钱而言,一旦人民币长期趋势由升值转为贬值,必然会选择及时套利了结,并回流本土,这对中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实体运行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
综上可以看出,即便由于海内外经济形势近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币汇率趋势有可能因此而进行及时修正,但这一转变过程也必须是长期而充满波折的。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大幅贬值不利于应对金融危机。而在“有管理的”汇率政策背景下,对汇率政策的调控必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当下,刺激内需的政策才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核心,汇率政策目前很难成为调控政策的主角。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