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乡贤黄英明坚持善行十余载“做好企业先做好人”
2013年,作为珠海旭日陶瓷有限公司的一项扩产战略,湖南旭日陶瓷有限公司成立,全部建成后将有8条生产线,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外立面陶瓷生产基地。对于该企业董事长黄英明而言,这是应对订单源源不断,产能相对不足而做出的战略决策。
在珠海市斗门区,黄英明被定义为“企业家”、“慈善家”、“成功人士”等。而在他的公司里,企业员工对他的定义是“领航者”、“决策者”、“主心骨”。
从1999年起,黄英明开始陆续向社会公益事业进行捐助,福利院、医院、助学金、环保、援藏、抗震救灾、幸福村居……截至去年,他对社会的捐助已接近5000万元。
他说,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企业,企业有今天的成功不能忘了感恩社会,是社会的支持才有企业的今天。
曾饱尝穷苦滋味
1959年10月,黄英明出生在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夏村村,那时夏村村不通水电,蜡烛和井水成为村民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而读书、种地则成为当地村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经历。黄英明也不例外。
1978年,19岁的黄英明到海南应征入伍。从穷苦农家出身,再到4年军旅生涯,使黄英明身上既有农村孩子勤劳、淳朴的特点,又有军人****、勇敢的个性。
黄英明回忆,小时候在村里,天天除了读书就是干农活,而且家里正常的吃饭穿衣都成问题,可以说是穷到叮当响,也正是因为穷,家里人才让自己去部队,因为最起码部队里面有饭吃。
从1982年至1998年期间,黄英明先后在斗门县水产进出口公司、华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涉足陶瓷制造行业,当年斗门建宏陶瓷厂改制为民营企业,黄英明在接手后,广纳人才,很快组成精英型的技术团队,用3个月的时间建立思想平台、技术交流平台和人才包容平台,有效整合团队思想,统一公司发展思路。
“晚上开会开到3点,司机在外面等,开完会自己到车上睡觉,睡醒就到深圳,早上继续见客户,见完客户就回来。”黄英明说。2001年,随着市场的日渐成熟,黄英明决定投资5000万元,开始建设旭日厂。
旭日陶瓷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已实现集团化经营,属下有珠海市斗门区旭日陶瓷有限公司、江门旭日陶瓷有限公司、珠海市白兔陶瓷有限公司和湖南旭日陶瓷有限公司,总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拥有28条生产线,员工5000多人的大型专业化企业。目前公司年缴纳税金4000多万元人民币,基本完成了公司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
收获不忘感恩社会
从公司一有盈利开始,黄英明的善行就不曾停止。感恩社会,感恩家乡,自己有多少力量,就帮助多少人,这是黄英明对慈善的理解。
作为珠海斗门乡贤的杰出代表,黄英明以回报社会作为己任,优先吸纳和安置本地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捐资助学,关怀老人和弱势群体,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近几年为社会捐款近5000万元。
从2003年9月起,黄英明就开始为斗门一中的贫困学生和学校建设捐款。几年来先后捐助贫困学生120多人,捐资300多万元;同时,为斗门一中配置高标准的现代化实验室等设施,援建和风中学地理园,为南门小学捐建运动场等,而每年中秋、春节,黄英明也都向周边村的老人送去慰问金和礼品。
2013年初,黄英明得知斗门区侨立中医院住院条件差,医疗设施破旧,便捐助3300多万元,为其建设一幢总面积7200多平方米的旭日安康楼和绿化景观改造。旭日安康楼于2014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此外,为响应幸福村居建设号角,2013年,黄英明捐款200万元用于斗门镇名镇名村建设,捐款50万元用于村居基础设施建设,捐资200多万元给斗门区夏村修建幸福大道。
黄英明说,自己经历过穷苦日子,也在外面闯荡过、漂泊过,最后发现家里才是最温暖的地方,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有赖于乡亲们的支持,所以自己做慈善其实都是为了感恩社会。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