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日本町屋,寻味千年京都之魂-卡萨罗日本探索之旅
大家好,我是欧小诺,就在这天气乍暖还寒的时候,我们的卡萨罗日本探索之旅小分队,也结束了精彩的行程满载而归,其中最叫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充满复古韵味的町屋,和日本设计师们创作的民宿设计,所以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下,日本的町屋与民宿改造。町屋之间,500年未变的寻常巷陌,
町屋是日本传统的住宅,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而最原滋原味的町屋建筑群就集中在京都,堪称为京都景观与文化的象征,所以又常叫作“京町家”。
走进京都町屋建筑群,重回江户时代,这种木格子架结构的连体式建筑,用传统的泥土砖彻顶,一般为两层楼,户型狭长,带有安静的庭院。昔日的商人、手工艺者往往将町屋作为他们工作和居住的场所,功能上类似于中国的街屋,前面是店,后面居住。
这种格局的形成,据说是因为当时的税是按照门面大小征收的,老百姓们为了逃税,只好将房子修得这样细长。
是不是町屋,一眼就能看出来,虽然町屋比较矮小狭窄,但是该有的东西一样都不能缺,尤其是坪庭。坪庭是町屋独有的私家小庭院,一般只有几平方大,做成与町屋相连的后庭,或者环绕式的中庭,除了增添观赏性之外,还可以给狭长的町屋提供采光和通风。
(图片来源:欧神诺陶瓷供稿,侵删)
看起来宽敞,是因为相机镜头买得好。实际是非常小巧精致的受日本枯山水庭院的影响,日式坪庭的造景一般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材料有竹木、青苔、碎石、岩石块等,一般都有石板道或石廊阶,装饰物包括手水钵、石灯笼等,造成一个微观山水的意象。换一个角度看,真的是非常精致的庭院。
町屋的外墙边缘一般还会设置有“犬矢来”,这是一种竹木制装置,一般做成罩形或栅板,在墙地面之间形成一个坡度,把墙脚挡起来。
町屋一般为土木主材,据说这种装置是用来防止狗在墙角处大小便,腐蚀房子和发臭,另外也可以防止小偷爬上屋檐盗窃(然而小诺君对其防盗性能深感怀疑)。
来到日本,如果你还住在现代酒店里,而不是町屋民宿,那你这一趟就算是白走了。
我们从照片或者电视剧上看,日本的住宅总是一派清净宽敞的居室,临近庭院池塘,再品上一杯茶,非常诗意自在。嗯,那都是为所欲为的有钱人家才能享受到的。小诺君知道你们想的是这种,然而并不是。作为京都老百姓的生活居所,传统町屋都很狭小,一般只有3米多宽,楼层低矮,门户隔音隔热效果也比较差,如果真要用诗意来总结的话,那只能说是:夏热冬寒躺地板,鸡鸣狗吠夜漫长。
(图片来源:欧神诺陶瓷供稿,侵删)
没错,这才是现实也正因为环境恶劣,加上年久失修,所以日本许多老町屋都已经被拆除,而仅余的町屋空置率也很高。嗯,直到那些大咖们对它出手——
日本町屋改造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现在保留下来的多为五六十年代的产物。随着京都町屋保护计划的推行,对町屋的改造也变得专业化,改造的方向除了变成半商业化的民宿,还有精品商店、展馆、餐厅、咖啡厅等。
(图片来源:欧神诺陶瓷供稿,侵删)
经过改造的町屋民宿
许多知名的日本本土设计师,包括竹内诚一郎、小杉阳子、隈研吾等,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町屋改造作品。
(图片来源:欧神诺陶瓷供稿,侵删)
(图片来源:欧神诺陶瓷供稿,侵删)
(图片来源:欧神诺陶瓷供稿,侵删)
(图片来源:欧神诺陶瓷供稿,侵删)
竹内诚一郎的町屋改造住宅
保留了灵妙的町屋布局以及木结构基础,现代材质与设计元素和谐融入,兼容了现代居住与文化审美的需求。
(图片来源:欧神诺陶瓷供稿,侵删)
(图片来源:欧神诺陶瓷供稿,侵删)
杉阳子的町屋改造,沿袭了前店后住的传统功能,温厚木色与复古装饰相结合,重塑老町屋的历史情怀,从老旧过时的传统建筑,到宜居又有文化灵魂的现代居室,日本的设计师们通过町屋的存续与新生,带给我们无穷的启发与创想。
2019年10月,卡萨罗纵横世界设计旅团再赴暌违一年的日本。在本次行程中,我们跟随竹内诚一郎、小杉阳子等设计大师的脚步,深入探寻了日本町屋改造、城市建筑设计等的文化根源与创作理念。
(文章来源:欧神诺陶瓷供稿,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