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建筑奖,中国项目引关注
有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简称WAF)颁奖典礼已在德国柏林落幕,18个奖项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上一一揭晓。作为国际建筑界规模最大、声望最高的颁奖盛典之一,今年有哪些精彩之处呢?一起来扒一扒!
本次世界建筑节共有来自全球68个国家,924个项目参与评选,其中来自中国的震后重建项目不仅摘得“新与旧”建筑类别奖,更荣获2017年“世界建筑”的称号。
云南昭通光明村灾后重建的房屋
2014年鲁甸地震严重损毁了光明村大部分传统夯土建筑,而灾后像砖和混凝土这样的常规建筑材料价格飞涨。因此在经济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改良夯土来重建成了不二选择,增加其抗震性能成为建设重点。
云南昭通光明村灾后重建的房屋
香港中文大学、剑桥大学及昆明理工大学通力合作,改良传统夯土建筑。通过重新调整土料的比例,加入少量水泥,并在墙体里面加入了直向的钢筋和横向的混凝土圈梁,提高了抗震度,且比起普通混凝土房屋,成本节省近4成。
此外,建筑师团队还为一对老年夫妇设计了住宅,这种安全、经济、舒适的房子成了当地的典范。
设计师团队为老夫妇设计的房屋
评委会认为,这是一个杰出的项目。建筑师团队积极探索,通过改良与革新,让古老智慧再现光芒,这种做法可推广到全世界。对于当下国内设计界的“文艺复兴”,该做法也值得借鉴。
以下为部分获奖项目。
1
最佳建筑摄影奖
作为建筑节的重要部分,由英国图片社Arcaid Image主办的世界建筑摄影大赛Arcaid Images 在晚宴时公布了最佳摄影大奖,上海摄影师张虔希以一张天津大学体育馆游泳池的摄影夺冠。
照片捕捉到了阳光从天窗洒进室内的瞬间,极像油画里的圣光,光与水交相辉映的美感备受称赞,评委团说:“建筑屋顶的弧形天花板拱门完美地框住了图像。”
2
最佳未来项目奖
一提起渔市,大多数人能联想到的,是扑面而来的腥气和杂乱破旧的摊位,为了改变普通菜市场的脏破面貌,Allen Jack & Cottier的建筑师给出了以下方案。
一个不规则几何形状的大盖子罩在海港木地板的上方,反射出金属特有的银色光芒,来来往往的人们也被倒映在天花板上,看上去更像一个美术馆。
该项目为整个地区带来巨大变化,远远超出任务书的格局。项目的成功源自设计师同政客、开发商和土地拥有者的碰撞和合作。悉尼渔市以它对整个地区的影响和改变得到这个奖项。
3
装置类设计大奖
这是美国办公家具品牌Herman Miller在新加坡滨海广场开的一间零售店,设计极为特别:整间店铺像是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帐篷之中,在灯光的照射下,“帐篷布料”的褶皱营造出了一种波澜起伏的效果。这间店铺位于新加坡家具零售商品牌 XTRA 新开的旗舰店内,是一间店中店。
4
住宅类设计大奖
这间混凝土内墙的公寓,位于悉尼 Demco机械大楼的屋顶,坐享一个私人屋顶花园。
评委看来,它巧妙的地方在于,既尊重了开发商的程序化要求,又很好地平衡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硬装部分的设计很克制,几件兼具艺术与当代设计美感的家具,就撑起了整个空间的氛围。
5
创意改造类大奖
在地坛公园的东门外,一个印有粗写B+字样的白色建筑也叫“我与地坛”,建筑的前身是一间导弹制造厂,如今这里是一间汽车修理厂、一个咖啡空间和一个艺术展廊。
建筑以汽车服务体验为主。为了满足客户使用需求,如恩通过增加钢结构制造出第三层空间,包含了一间咖啡馆和部分办公区域,整座建筑贯穿着工业时代的风格,在粗犷与精细之间达到了平衡。
6
健康与教育类空间大奖
造价 3240 万英镑的 Mary Rose 博物馆,位于朴茨茅斯老船厂中,营造了一个封闭昏暗的环境,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都铎王朝的船中,全方位了解船体。
博物馆室内由 Perkins+Will 团队设计,在完成了保存工序和热轴移除后,Mary Rose 首次全部亮相于公众面前。人们可以在下部和主甲板上的九个展区中透过通高的玻璃幕墙一睹其全貌,也可以在上层的开放阳台上与船体面对面,近距离感受其魅力。
7
部分成品房设计欣赏
【注】部分图片文字来源网络,编辑:新明珠陶瓷集团企宣部。
如需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侵权必究。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