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见证改革开放沧桑巨变的桥梁,如今被拍成了微电影
全国第一座农民集资修建的地方公路桥梁
首创“以桥养桥,以路养路”模式
见证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发展的巨变
它,就是坐落在东莞高埗镇的高埗大桥。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12月26日,由马可波罗瓷砖冠名赞助的文艺精品项目——微电影《桥》在东莞高埗影剧院举行首映礼。影片导演陈嘉亲临现场,与嘉宾观众分享微电影创作、拍摄过程中的点滴故事。
东莞高埗大桥于1981年开始建造,1984年建成通车,是全国第一座农民筹款、收费还贷的桥梁,也是东莞改革开放敢为人先的见证物之一。
微电影《桥》作为东莞高埗镇政府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所打造的重点项目,以高埗大桥为故事主线,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双线叙事,集中展现了“大时代”中“小人物”的真挚情感,彰显东莞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及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历程。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唯美集团常务副总裁、马可波罗瓷砖总经理
谢悦增受邀出席微电影《桥》的开机仪式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12月26日,微电影《桥》举行首映仪式
精益求精 匠心创作
一对父子,一段往事,一座桥梁,勾勒出一代人的光荣岁月、一座城的奋斗故事。历时7个多月的拍摄和制作,微电影《桥》终于在今天和广大观众见面。近期,该作品还将陆续在各大网络平台播出。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导演陈嘉在首映礼上分享拍摄故事
由于影片的故事主线跨越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多,主创们力求通过小人物、寻常事,去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及烙印,在创作前期,曾大量走访当年参与集资建桥的老人们,反复雕琢、充实细节,剧本历经4次修改才最终成型。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除此之外,影片在制作方面也是精益求精,为更加贴合时代背景,剧组还原了当时高埗大桥集资建桥的场景,从演员、道具到环境都几乎完全复刻,完美重现当年情景。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1981年农民集资兴建高埗大桥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微电影《桥》重现当年情景
根植莞邑 筑梦新时代
作为根植于东莞的本土企业,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创造的环境与机遇,马可波罗瓷砖坚定初心,一路奋进,成长为中国建陶行业的领先品牌,始终都与城市、与时代同呼吸、共奋斗。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微电影《桥》片段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坐落在东莞高埗镇的马可波罗瓷砖总部
早在2010年,马可波罗瓷砖有幸参与高埗广场百米壁画长卷《水乡三部曲》的设计和制作,以刀为笔,刻画高埗从水乡小镇到活力新城的发展历程,这其中便有昔日高埗大桥建设时的热血场景。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高埗广场《水乡三部曲》(局部)
如今,马可波罗瓷砖助力微电影《桥》的创作,用镜头重现时代巨轮下高埗大桥的沧桑变化,既是企业对改革开放40年的致敬,也是对品牌理想与情怀的传达。作为微电影故事主线的高埗大桥,凝聚着东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连接着城市发展的“昨天”与“今天”;而作为两度入选CCTV“国家品牌计划”的建陶品牌,马可波罗瓷砖肩负“让世界再爱上中国陶瓷”的光荣使命,立志要成为连接中西文化的“桥梁”。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微电影《桥》取景马可波罗展厅
在未来,马可波罗瓷砖将一如既往地亲身践行锐意创新的城市精神,在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的同时,积极发挥企业特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展现城市精神文明风貌、传递城市风采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