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陶瓷功能化的实用性
绿色建材的滞后制约了绿色建筑发展,可是谁才是真正制约绿色建材的发展呢?笔者认为除了技术问题,还有设计问题。消费者困惑的是这些产品到底有啥用,到底有多大实用性,这些困惑才真正制约了产品的推广应用,才真正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还是谈一谈前面提到的最近建筑陶瓷行业出现的两类新新产品———轻质陶瓷砖和薄体陶瓷砖吧。
轻质陶瓷砖诞生于2004年,10年过去了,发展迟缓,应用惨淡,信心凉寒。究竟为什么?笔者认为首先是应用设计有问题,轻质陶瓷砖体积密度在1000kg/m3左右,实现了部分轻量化,可是功能化方面并不彰显,在保温隔热方面,隔音降噪方面,性能并不突出,究竟能用在什么地方,设计能突出什么,装饰方面有什么突破,这些都没有,更没有量体裁衣,扬长避短,所以制约了产品的应用推广。
再说薄体砖吧,它的出发点也是薄量化、减量化,尽管市场规模比轻质陶瓷砖好些,应用案例也多些,但是总体上也并不理想。我认为制约产品应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包装运输技术,减少二次破损,降低实际成本才是根本;二是工程应用设计技术,目前薄体砖主要应用于外墙,可是薄体陶瓷砖并不具备隔热功能,需要和其他保温材料配套,配套技术产品和工程施工技术研究严重不足;另一个是地面,尤其是北方普遍采用地暖技术,这就要求薄体砖的导热系数高、抗冲击性能高、耐磨性能高、与地热管和地热保温隔热材料匹配。薄体砖应用前景很广,但是瓶颈问题在于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也需要和功能化齐头并进,要满足绿色建筑多样化需求和以人为本的健康需求。
我认为,建筑陶瓷功能化应该在轻量化、薄量化、减量化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隔热保温、隔音降噪、抗菌杀菌、社区居室环境舒适度调节能力,这种舒适度需要在光感、色感、质感、嗅觉、温度、湿度、洁净度,清净度、安静度方面悉心入微地进行实用性研究,更需要做好计量检测、宣传推广,工程性、系统性、长效性研究。
建筑陶瓷功能化大有作为。行动吧,让陶瓷产业迎来下一个发展春天!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