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砖产品认知错误总结
第一点,拥有一个优雅别致的环境以及合理的价格也可以留住消费者
陶瓷砖产品认知错误
长期以来,在终端销售过程中,普通消费者往往会被终端导购灌输一些诸如白坯、厚砖、亮光等绝对“好瓷砖”的概念,可见,“瓷砖界”也并不是“天下太平”。
其实建筑瓷砖产品不管是物理性能还是装饰性能,都有着合理的范围,对此国家也颁布了相关标准来进行界定。然而在终端实际销售过程中,部分经销商往往会夸大自身产品的性能,贬低同行的部分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的“不足”,将一些错误或片面的陶瓷砖产品的误区传达给消费者。
那么陶瓷砖产品的误区都有哪些,且看以下分解。
砖坯越厚越好
“瓷砖坯体越厚越好”,这是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瓷砖的质量与厚薄没有直接的关系,瓷砖品质的好坏,最终决定的是瓷砖的密度、尺寸误差、翘曲度等指标,密度越高,其品质越好。一般民用瓷砖只要达到基本的使用厚度即可,没有必要做的非常厚,除非有特殊的要求,如厂房工业用砖以及广场用砖等。
然而现实却是,在终端流行着“瓷砖减薄就是偷工减料”的说法。事实上,瓷砖减薄对瓷砖耐磨、防滑、吸污等大部分物理性能毫无影响,对消费者的空间装饰效果也毫无影响。
同时,瓷砖减薄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陶瓷行业协会测算,瓷砖减薄2毫米,其生产的综合成本就可减少10%,每平方米瓷砖可节约成本1.8元。目前高安建陶基地有120余条生产线投产,年产瓷砖4.5亿平方米,一年就可减少生产成本8.1亿元,并可减少相当数量的碳排放量。也正因此,近年来薄板大行其道。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就曾表示,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测算,陶瓷砖减薄一年将节省煤炭至少500万吨~600万吨,节省原料2000万吨。近几年,被淘汰的陶瓷企业90%以上都是因为节能减排问题而被关停。节能减排关系到陶瓷行业的兴衰和企业的存亡。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将有很多陶瓷生产企业因节能减排不过关而被淘汰。陶瓷行业通过标准修订等方式,将于2015年实现全行业减薄。将来市场上将不允许销售厚砖,先占领薄砖市场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优势。
无缝砖解决藏污纳垢
过去瓷砖消费者家庭装修的瓷砖缝隙往往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且影响美观。如今,消费者对于装修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慢慢从价格因素向美观因素转变。现在的无缝砖就是一个趋势。
无缝砖指的是瓷砖铺贴完毕后两砖之间的缝隙比较小的砖,这种砖不象过去那种边沿带圆弧的砖,它的砖边沿几乎切成90度,因此拼贴的缝隙紧凑,贴完后整体感较好。
但是无缝砖是不是可以在装修时不留缝隙呢?一位瓷砖销售人员说道:其实无缝砖与地板一样,安装时要留缝隙,在1~1.5毫米左右,或者以气钉大小为参照物。这一点主要是要考虑瓷砖的热胀冷缩。
然而即使是无缝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仍留有缝隙,而美缝剂产品则很好地解决了瓷砖缝脏黑的难题,让瓷砖缝光亮艳丽。美缝剂凝固后在瓷砖缝上会形成光滑如瓷的洁净面,耐磨、防水、 防油、不沾脏污、有优异的自洁性,不易藏污纳垢,易清洁、一擦就净,它的硬度,黏结强度,使用寿命等方面都优于填缝剂,从而可彻底解决普遍存在的瓷砖缝脏黑又难以清洁难题。无论是刚装修新铺装的瓷砖缝,还是已经使用多年的瓷砖缝都可使用。
深色才高端
在对瓷砖原料了解不多的消费者面前,“花色越深越有技术难度”的说法不难遇到。
其实,釉面瓷砖的原料大多来自天然矿物,主要是含钾矿物,如长石、云母、石英等,这些矿物中都含有一定的铀、钾等放射性物质。而这些放射性物质在经粉碎、高温、烧结等物理化学过程后仍有放射性。而对于瓷砖的釉面,室内环境检测相关专家介绍,为了使釉面砖表面光洁,易于清洗,厂家在釉面砖材料中加入了放射性较高的锆英砂,这却增加了釉面砖的放射性。
相对来讲,深色釉面砖放射性污染最严重。颜色越深的瓷砖,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越多,辐射性就相对越大。具体来讲,在所有的釉面砖中,红色又最严重,如将军红、杜鹃红等的瓷砖放射性相对其他颜色更高。
在生产上,不管是传统工艺还是喷墨技术,深色砖的成本相对都要高于浅色砖,因此深色砖在档次、价格上都较浅色砖要高,但对消费者来说,并非越贵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仿古砖、亚光砖难清理
仿古砖为什么被认为难清理呢?因为仿古砖的表面多为亚光,看起来似乎容易吸污。但你不知道的是,仿古砖大部分都是釉面砖。釉面砖瓷含量低,但表面喷了釉质,所以漂亮而且防污性好。
瓷砖的釉又可分为亮光和亚光的,两者只是对光的反应不一样,但同一品牌同材质的砖无论哑光和亮光,防污效果都是一样的,另外釉面本身是不会吸油的,所以油质不会渗透到砖体里。难清洗和是否哑光没关系,和表面是否有凹凸花纹有关。
釉层、熔块越厚越好
不管任何行业,消费者对于产品生产厂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减少原材料消耗往往会误解为“偷工减料”,尤其是对于瓷砖生产,在全抛釉的釉层、微晶石的熔块使用上,部分企业减薄釉层、熔块的厚度,总会被误解为损害消费者利益,导致产品硬度、耐磨度降低。
对全抛釉来说,釉面太厚容易在烧制时产生大量气泡,使产品抛后容易吸污纳垢,防污能力差,失去光泽。而釉层太簿,则釉面砖总有变形,抛光时易产生漏抛或局部露底现象。因此,大批量生产时,产品品质难保证,优等品难以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釉面工艺与抛釉设备都要有所突破。即要表层釉在烧制时不易产生气泡,烧制温度范围宽,膨胀系数与坯体接近,使之不易在烧制时或抛后产生变形。
而对微晶石来说,一定的微晶层厚度可以保证产品的光泽度,在视觉效果上比较厚重,但是微晶厚度并非越厚越好,其在烧成过程中也会产生气泡,如果企业技术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容易使产品形成针孔。
需要指出的是,时下较为流行的薄微晶,表层加入了30%的耐磨材料,70%的微晶熔块,通透性略微下降,但是耐磨度和硬度得到显著提高。经测试,薄微晶耐磨度高于传统微晶石、全抛釉,略次于抛光砖,其抗热震、抗龟裂的性能则大大优于传统微晶石。还有,薄微晶的莫氏硬度约在6.1~6.2之间,比莫氏硬度5~5.5的传统微晶石,莫氏硬度约6的全抛釉的数值都高,只比抛光砖略低。薄微晶的通透度接近传统微晶玻璃,比传统微晶石气泡与针孔明显减少,平整度略低于传统微晶石,而比全抛釉要高,解决了全抛釉水波纹的问题。
对微晶石来说,微晶层的厚与薄产品特点各有千秋,对于微晶石的选购,一定要考虑产品的档次与运用,如果对产品花色与视觉效果要求较高,可以选择传统微晶石甚至厚微晶;而对产品耐磨度与硬度要求较高,对产品的价格要求“物美价廉”则可以选择薄微晶。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