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终端·华东篇丨未来,属于被“文化”支撑的好设计
ICC文化:被完美传承的ICC“家粹”
品牌历来是咱们“搬砖人“展现自己的平台。“搬砖人”与品牌共生共荣,相互成就。
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在我们行业品牌旗下“搬砖人”走马灯似的更换。有的甚至不到一年就相互说“拜拜”。
如果从企业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高流动率也意味着文化的流失。久而久之,企业文化的形成度可想而知。
但在ICC,我们看到的是,企业员工流动率比一般企业低很多。尤其是,高层核心人员流动率,可谓是相当的低。
常熟专卖店团队和ICC高层领导合影
张家港专卖店团队和ICC高层领导合影
苏州专卖店团队和ICC到访团合影
而这样的低流动率所带来的附加值就是:不仅保持了文化的高度传承,最重要的是,这份传承进而还会体现在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终端营销的方方面面。
所以,正如老牛经常说的,“ICC的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已的‘妈妈’”一一换言之,我们在ICC新产品上总能见到老产品的影子。
据了解,在ICC内部,老员工会通过自己对历代产品的解读,和产品研发设计师进行沟通,然后通过MIX&MATCH的手法,从而诞生新的产品。
如果说品牌总部员工能够做到这份上是理所应当,那么终端的经销商也把这一份“家粹”进行了完美的传承,是不是更令你惊叹?
在此次ICC瓷砖华东终端店面的考察中,小编发现员工们对产品的出处以及搭配个个都是如数家珍。这或许是得益于总部强而有力的培训机制。但通过走访发现,终端经销商对于“ICC家粹”的传承也有着自己的强有力的“执着”。
比如,常熟经销商就表示,为了培训员工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自己特别设立了奖惩机制:“如果有人说不出产品的名字和特征,店员罚200元,店长500元,我自己(老板)罚1000元。”
常熟经销商(右)讲述自己的管理
除此之外,低流动率的配置似乎也已经成为了总部与终端之间,一种不需要言语而达成的高度默契。
据常熟经销商反映,自己的店里面大部分都是老员工,甚至有跟着自己超过十年的员工。同样地,小编在独自走访上海ICC时了解到,接待我们的店长姐姐也已经加入ICC快5年了。
而这或许就演化成了ICC所独有的一种产品文化特征:每一款产品都可以重新被解读。
比如,印象-水磨石系列、 Tokyo-水泥砖系列、火星传奇-全抛系列、哥伦布-木纹砖系列。
被重新解读后的产品印象-水磨石系列
被重新解读后的产品Tokyo-水泥砖系列
被重新解读后的产品哥伦布-木纹砖系列
被重新解读后的产品火星传奇-全抛系列
ICC基因:标准与细节的完美把控
北美ICC集团主席赫苏斯,曾经在去年5月8日,陪同北美ICC总裁维克多·阿尔梅达在华东地区展开过为期一周的考察。
今年,时隔一年再次抵达中国市场,令赫苏斯印象尤为深刻的是:ICC终端店面高质量的完成度和维持度。
对此,赫苏斯在考察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多次发出感慨:ICC中国的专卖店不仅能够达到统一的高标准,更重要的是,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都是经销商们自愿去“加工”的,而不是来自总部苛刻的要求。
赫苏斯表示,苏州、常熟、张家港的ICC终端店面都无一例外的严格遵守了总部对于专卖店的形象要求。比如,门头的标识、配件、软装、制服等。
使用统一的ICC卫浴配件
在赫苏斯表扬的“自身也对店面有着严要求”的经销商中,比如苏州店的洪总,对于灯光的色温、地面防水缝、甚至是瓷砖边角颜色与背景的契合性等一些细节,在把控上均非常到位、严格。
而汉贝托则认为,这一点也正是ICC跟竞争对手的差别:我们终端店面的完成度更高。
终端店面按总部标准的完成度,直接影响着店面的销售。比如,店面的整洁度、服务的细节等,这些都是给消费者极致体验感的源头。
汉贝托认为,ICC文化上的差异性恰恰体现在:要让经销商愿意遵守公司的标准,并一如既往地保持。
别致的小灯饰也是标准化的一部分
而事实上,在ICC的血统里,每一个终端专卖店既是标准的,却也是独特的。因为在每一个不同城市终端店面,还要根据店面的位置,以及当地文化的特色,量身定做属于自己店面的“小巧思”。
比如,在苏州的店面,结合当地园林的特色,店面内会有一些木制的软装搭配。
又或者不同的位置店面,要按照现代商业及自然生态的逻辑,对内部空间的结构组成,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调整。
但前提是,所有这些顺时因地的变动,并不影响店面对于ICC严格的“标准化”的落地。
所有的标准都只是为了确保每一家店的独特性
结语:“中国速度”+“中国设计”
显然,华东此行让赫苏斯再次感受到了“中国速度”。因此,赫苏斯表示,自己也在观察中学习,并思考接下来需要为中国ICC配备哪些方面的资源。
小编注意到,其实在这一行的考察中,作为中国ICC领导者,汉贝托在去到新店面的时候也次次被震撼了。
所以,他很坚定地认为,如果要来一场关于国际化店面形象的比赛,不管是和意大利的品牌还是国内的店面PK,ICC在完成度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每一个空间都需要各个环节的完美配合
汉贝托的这一份自信或许也来源于他太太的点评。作为设计师,素来有着高要求的“汉太”对于各种时尚都有着毒辣的眼光,但在此次的随行考察中,她却感到几乎无可挑剔。
有了高评价,或许很多品牌对于这样就已经很满足了。但即便如此,汉贝托仍然认为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他依然强调:所有的细节都是重要的。在他眼中,似乎就信“细节决定成败”这句俗语。
连一个简单的玻璃门都有ICC的影子
始终专注细节的汉贝托
在被小编问到如何看待ICC中国一年多来的快速发展,汉贝托表示,美国和中国的市场就像两个星球,美国模式以超市批发为主,更新频率也不像中国那么快。
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汉贝托还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以前或许是以“能够买到便宜的产品”被认知,但接下来的中国会成为世界级的参考标杆,即“最好的设计”会在中国更多地呈现出来,而中国的市场也将越来越重要。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