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时装化是趋势,其特性制约电商发展
瓷砖产品并不是一个100%的终端产品,大多买回去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大量的售前售后服务及中间环节,如:设计组合、切割搭配、配送(不是传统快递可以完成的)、铺贴施工(还要雇工、议价等)等。
品牌认知度低
瓷砖不是日常消费品,品牌认知度比较低,瓷砖品牌集中度在增加,但认知度很低。消费者不装修,根本不关心瓷砖的品牌,很少完全通过品牌概念来购买产品。我曾经与一位银行的高管洽谈瓷砖方面的合作业务,他说家里全部用西班牙的瓷砖,但我相信到目前为止他还不知道瓷砖的品牌叫什么。
此外,瓷砖品牌区域性非常强,全国很多省市的企业都要打“佛山瓷砖”的牌子,因为老百姓知道佛山瓷砖好;区域性还体现在各地消费者所认知的瓷砖品牌并不是一样的,上海人认为瓷砖第一品牌是诺贝尔,成都、昆明则有很多马可波罗经销商,到了广州则有可能是东鹏。
大额、大件消费品
瓷砖是大额、大件消费品,金额比较大,体积比较大,量比较大,不会像在网上买衣服一样质量不好就可退回去。买衣服甚至不需要了解得非常全面,但这一点在瓷砖行业是比较难做到的,大部分消费者不会轻易看几张图片就下单,而且瓷砖电商对物流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现在提倡的O2O仍然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产品质量判断专业化
很多老百姓会质疑,是不是内地砖都比佛山砖的质量差?这个话太不专业。瓷砖的判断要专业化,至少视觉、触觉、整体美学效果需要同时判断,包括吸水率、强度、耐磨、耐酸、防滑,包括美学等,不是一个视觉可以解决的。我自己深有体会,无论是去看展览,还是看任何一个新的产品,除了看以外,也要把手伸出去摸一下。瓷砖的这一特质也决定了无法通过屏幕和网络去直接作出判断,这也是对做电商带来的困难和困惑。
暂难撼动经销商体系
瓷砖电商为什么做不大?被经销商绑架。这个话有道理,但是经销商也帮忙了,除了卖产品,还推品牌。经销商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保护,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区域管理,所以电商对经销商体系有很大的冲击。
一位陶企老板问我,五年以后瓷砖电商能不能占到整个行业销售额的10%?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例子,这个行业要有真正的突破电商才有突破。
以前我们总认为发达国家的昨天就可能是中国经济的今天,发达国家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但是我从业接近40年,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西班牙,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瓷砖市场美国,这些国家的瓷砖电商都没能达到5%的销售额。
在发达国家,建材销售基本都是超市销售占大头。4、5年前的一份美国瓷砖消费报告显示,美国超市销售瓷砖占全美瓷砖销售40%,工程销售占了48%,还有12%给了专卖店和电商。现在这种情况有没有改变很难说,但是我认为没有根本的改变。
瓷砖电商以目前的状态,很可能是撼山易,撼经销商难。
百安居进入中国时,当时在行业里面议论建材超市就和现在议论互联网电商一个心情。当时很多经销商认为要放弃了,要么准备做超市,要么准备进超市。但是15年过去了,欧佩克逃离了中国,家得宝逃离了中国,一个在中国开了12家分店,全部卖给了百安居,一个在中国开了3家分店,全部都关掉了。据从事建材超市研究者认为,中国目前为止建材超市销售瓷砖占行业销售9.8%,最高峰达到16%。
此外,目前瓷砖销售工程比例不断上升,精装房的比例不断增长,工程采购专业化。去年,我和一个房地产采购部经理有过对话,他说工程采购不用电商,主要是通过比较一下价格。
整体家居可促瓷砖完全终端产品化
整体空间解决方案,这个是某一个企业的广告语。是不是我们整个行业会走到一个整体空间的概念?现在互联网或者电商卖瓷砖产品卖得最好的三大类——第一背景墙,第二类花片、腰线,第三类是陶瓷马赛克。这些产品都是非常具有终端产品的模式,买回来就可以用。
“整体家居”的概念可以使瓷砖完全终端产品化,也使瓷砖电商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也希望我们的行业在电商的出现下带来新的模式。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