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亭,一处原竹建构与现代建筑技术结合的户外场所
“云在亭”位于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的一片小树林中,是“竹境·花园节”建造活动设计的一座竹构亭,占地约120平方米,用于建造节期间的信息发布,而在活动结束后成为师生们日常休闲、小型聚会等提供一处灵活的户外场所。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基地北侧和西侧面向校园道路,被树林、广场灌木、纪念石刻、休闲座椅环绕形成螺旋形广场,“云在亭”则位于广场的中心。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柔韧耐弯——竹材的优势特性
竹材作为植物中最适合用于结构的材料之一,与木材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原竹的抗弯性能和抗拉性能优异,且易弯曲加工,设计师通过与现代竹构工艺的结合,在工厂甚至现场进行可控的定型加工,并且定型干燥后放置室外不易变形。利用灵活的设计条件,加上竹材适宜弯曲加工的特性,提供了一种自由、轻松同时又具有张力的形态设计的可能性,与校园环境和花园节的氛围契合。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风起云扬——逆向生成设计
大风起兮云飞扬,竹亭取“风起云扬”之意,将原竹建构与现代建筑技术结合,尝试先有概念方案,再利用数字化工具逆向生成结构整体及指导施工的设计方法。一方面,数字化设计可以贯穿方案到施工落地的整个过程,利用竹材在工厂内的可控预制弯曲定型,到现场进行装配搭建,最终相对准确的实现方案落地;另一方面,经过数学逻辑控制生成的曲面及关键竹梁结构曲线,可以更加符合结构受力和建造规律。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竹亭结合校园主要道路的朝向以及树木、绿篱和纪念石的位置,设计了多处高高低低的曲线形开口,方便人从各个方向自由穿越,将风、阳光和绿植引入内部,打破遮棚的沉闷感,形成了云卷飞扬的概念方案。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基于整个装置的模型形态,最后兼顾防雨与采光的需求,设计师采用两种适用于曲屋面材料,竹瓦和有机玻璃板,进行曲面定位。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榫连卯合——结构分析与构造落实
原竹结构的历史由来已久,尤其在盛产竹材的南方,多用于房屋、桥梁等。屋面兼顾防雨遮阳和引入阳光的需求,考虑到局部曲形屋面的近人感受,采用了竹瓦和有机玻璃板,竹瓦下方覆盖防水卷材及苇席。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中心圆锥筒既作为结构支持,又结合日光和照明,为竹亭夜间使用提供灯光。场地采用,由内而外找坡,外侧局部设卵石渗水坑,避免竹梁基础落地部位积水等等。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原竹工艺与现代工具技术结合的过程中,各种材料和节点的选择也保留了一定的容错度,这与现精准的装配式钢、木结构有所不同,原竹的工厂加工允许一定误差,在现场通过竹篾、竹瓦等进行灵活调整,依然保存了传统的手工艺特征。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文章来源:费罗娜水泥砖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