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大板热的冷思考,你对大板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与“大板热”如影随形的是,关于大板前景的争议言论在行业不断涌现,面对诸多难以解决的痛点,大板真的是大趋势吗?
(威尼斯商人瓷砖大千世界系列)
大板出现的背景
大板的风靡,始于2016年秋季。乘借博洛尼亚展东风,当年的佛山秋季陶博会上,1200×2400mm、1000×3000mm开始崭露头角。不过,由于当时现代简约风格正盛,行业的聚焦并未完全瞄向大板。
半年后的2017年春季陶博会,数十家企业不约而同地展出陶瓷大板,并对外宣称“接轨国际流行趋势”。此时,大板规格以1800×900mm为主,并且大多从国外进口,许多即便没有生产能力的企业,也要在展位显眼处摆出几片大板样品,以彰显企业实力及吸引人气。在一片“无大板,不大牌”的喧嚣声中,大板开始逐渐成为国内展会上的新宠,备受关注。
基于此,许多行业人士将2017年称为“陶瓷大板爆发的元年”。
你对“大板”,是不是有什么误解?陶瓷大板其实是一股外来风,从意大利、西班牙漂洋过海登上中国陶业的领地。最初,这个词辗转于部分意大利博洛尼亚展观展后回国的专家、设计师口中,徘徊在各种分享会现场,回荡在业内人士的耳际。
意大利设计师理解的大板,是环保,是一种新型材料,轻薄,新材料,新工艺。快速安装,节约人工成本。这也是又一轮技术与设备出口的好时机。而在中国,大板又有了其他的理解。大家理解的大板规格是越大越好,“大”代表新奇和领先,“大”就是极简。
这场轰轰烈烈大板热潮。于中国,仅用了2年时间。而在欧洲,是10多年甚至是20多年、30年。
然而,在欧洲用了漫长的时间才走过技术开发、市场推广、市场培育、市场成熟全过程的一个产品,却在中国就能这么快开始遍地开花。这很容易导致水土不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的陶瓷大板现状和尴尬。
尴尬之一:对于陶瓷大板的理解存在误区
在国内并没有对于“大板”有明确的认定,只有关于“陶瓷板”的概念认定,根据GB/T23266-2009的标准规定,厚度不大于6mm、表面积不小于1.62平方米的瓷砖产品,由此引申出“陶瓷薄板”的概念。
威尼斯商人瓷砖认为“大板”可以认定为“板式大规格瓷砖产品”,如果房子有“刚需”和“改善”之分,那么与之对应的瓷砖产业同样存在这两种分类,大板理应是改善型产品,对于很多刚需客户实际用处并不是很大。一味地强调大板有多好有多热,效果却十分尴尬。
尴尬之二:富人的游戏?行业热,终端冷
目前,大板产品价格较为昂贵,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更贵。高层楼房需要吊车运输上楼,成本极高。所以,大板更适合别墅或商业区域的富人使用。不是人人都用得上、用得起大板,大板不是一个“救世主”型的品类,应该说大板瓷砖的流行是消费升级的产物,有需求就有了供应。
陶瓷大板,可以说是别墅私藏之物了。受限于多种条件,陶瓷大板的终端推广和大面积铺开,在目前还是不成熟。也导致了陶瓷大板行业热,终端冷的现状。
尴尬之三:价格混战
别看陶瓷大板尚属热度新品,但是,随着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又一批陶瓷大板生产线的投产,加之部分进口大板的输入,以及部分原本生产陶瓷薄板的企业顺势进军大板领域,陶瓷大板的产能,已经开始面临过剩压力了。
很多商家都已经开始了价格战,抢占市场。价格混战,导致市场混乱,鱼目混珠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瓷砖的不同
针对大板认知:威尼斯商人瓷砖很清晰的定义大板产品,并非“薄板”也不是“陶瓷板”,大板就是板式简约规格较大的瓷砖产品,更利于大户型的铺贴,更利于营造形体效果,更利于设计师想法的实现。所有600X1200规格两大大板系列——大千世界和故乡山川系列。
针对客户定位:大板产品绝非砸向市场的一记超级炸弹,因为它的适用范围决定了客户范围,尽管可以通过切割等方式裁切,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既然要裁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用合适规格的呢?威尼斯商人瓷砖一直清楚大板是对于目前产品的补充和完善,针对品质客户推出的更具设计感和空间感的“改善型”产品,喜爱大板的客户一定强调的是整体感,对于品质客户当然要用对应其需求的品质型产品。
针对价格:采用全国统一售价,大板折扣一般为总部特批的优惠活动,针对全国门店开展,这样确保了价格的统一,避免了价格乱战。
(威尼斯商人瓷砖大千世界系列)
引进意大利先进大板技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故乡山川系列和大千世界,得到了很多家庭的青睐。威尼斯商人瓷砖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将艺术与品牌服务放在首位,以独一无二取胜。可以说,市场上有的技术和产品,我们都可以有,但市场上没有的,只有我们有。
不管市场的流行风如何刮,威尼斯商人瓷砖的独特美,都会是时代的一股清流,是家中永恒不变的爱与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