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生态·生活】设计,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家先来看一组案例。这是一座百年老宅,总体面积450多平方米,位于杭州的南宋御街上。
改造之前,它是这样的:
脏乱、破旧、压抑,还到处漏水,根本无法住人。
改造之后,它是这样的:
干净,清爽,而且看上去很美。
只有30天的时间,40000多元的经费,一群80、90后年轻设计师能整出这样的效果,也许真的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然而,很多专业设计大咖并不是那么认为的。
王禹惟(建筑师,教育工作者、插画家)
现代主义的简约硬装+几何化的软装,很适合拍照。对于80后年轻夫妇,也许还会成为家装的标配。不过,这只是设计界所认可的好房子。
yoko(设计杂志编辑)
抛开宅子的故事背景,这种改造亦无不可,顶多就是有些考虑不全,比如添加淋浴凳、防滑措施、局部灯、休息凳等等。但是说到故事,这种变化未免太“无情”了。
滕淼(旅居挪威的建筑设计师)
如果装上窗帘,隔着这么大的飘窗,老人要怎么去拉窗帘?还有大面积的白色、室内床头的花台、玻璃顶设计……老人家要怎么去维护?给老人做建筑和室内设计,还是要有些常识的。不过,在这个方案当中,我完全看不到。大概他们只是为了拍照好看些吧!
……
是的。
在这个案例中,设计师们完全忽略了宅子的主人。
一个93岁高龄老人,妻子已经仙去,平时就一个人生活。宅子里房间众多,可是他却始终蜗居于最小的那一间,空间还不到30平方米,即便条件再恶劣,也未曾想过要挪地方。因为只有住在那里,他才能嗅到亡妻的气息,感觉老伴还在身边。
回头想想,把这样的案例交付给老人家使用,真的合适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中看而不中用的设计到处都是。
▲黑板墙。吃土到底是什么意思?到了擦黑板的时候,你就懂了,而且绝对的刻骨铭心。
▲浅底式洗脸盆。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只要水稍微再开大一点,水立刻会四处喷散,谁用谁知道。
▲垂坠式窗帘。确实很唯美,很浪漫,但是也很适合藏污纳垢。如果你家里还养有毛茸茸的宠物……
事实上,我们并不缺乏基本功能扎实、审美很好的设计师,也不缺乏思维活跃、阅历丰富的高产设计师。
但是,一讲到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就会觉得很有距离感。因为大部分作品都被设计师们视为炫技的载体,过分凸显形式,结果只能留在展厅抑或宣传册上当作供品,真正能够融入日常生活的太少了。
这是违背设计初衷的。
设计一座桥,一定是为了解决过河的问题;设计一个餐厅,一定是为了解决吃饭和社交的问题;设计一个学校,一定是为了解决教育的问题。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只要能解决过河、吃饭社交、教育的问题,桥、餐厅以及学校,完全可以是其他形态。而设计师存在的价值,就是不断地去探索这些其他形态的可能性。
已有无数的事实证明,那些过度追求自我表达的设计, 不仅未能帮助用户解决实际的问题,反而会给用户造成新的困扰。
其实,只要拥有设计思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
下面的这对夫妻,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年轻时不顾父母反对结了婚,然后一起画画、开皮具工作室、开民宿。
在夫妻两人的家/民宿里,他们的生活理念随处可见:喜欢有历史沉淀的旧东西,就收集各式各样的老家具,放在房间里,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想要一把更舒适的椅子,就自己做一把;
用的衣服包包也自己做,不招待客人的时候就做皮画画,陪女儿玩耍,在季节对的时候招待朋友在院子里摘樱桃喝茶……
明明不是设计师,却能过着这么有格调的生活,捣鼓出来的民宿上线只两天就客满,他们凭什么?
夫妻两人专注于生活中的难题,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本身,然后设计出了一整套符合自己期望的生活方式,又是否能给你一些启发?
我们所说的设计思维,是一种用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你要相信,世界上所有的、再复杂的问题都可能会被解决,或者会达到你希望的结果。当然,从A到B,不止一条路。
其次你要明白,人的本身至关重要。对于设计师,他们需要“压抑”自我诉求,用同理心来观察他们的用户,做出理性的洞察,并输出感性的创意。而对于普通人,他们可能只需要感知和放大自我的诉求,在生活中不断构思、创作、测试以及打磨……
事实上,通过这样的设计思维,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找得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舒适的位置。
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在接到新的项目时,设计师们能够好好的想一想:设计,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生活而设计,并不应该停留在口号上。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