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为什么走不出去
陶瓷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半月谈记者近期在我国著名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湖南醴陵市调查发现,受欧盟、巴西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密集的反倾销税影响,近年来中国陶瓷出口遭遇严重的外部挑战,中国陶瓷“走出去”面临诸多瓶颈。
陶瓷出口遭密集反倾销制裁
醴陵陶瓷已有19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享有“第二瓷都”盛名。作为国内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醴陵陶瓷产品多达4000余种。其中,釉下五彩瓷远销五大洲,经常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瓷礼品赠送外国元首,醴陵“红官窑”已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地标。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醴陵陶瓷业产值已超过424亿元,拥有陶瓷企业503家,吸纳从业人员12.8万,每年陶瓷出口额达到约6.7亿美元。由于受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世界经济依旧疲软,国外市场不景气,醴陵陶瓷出口遭遇不小的冲击。2013年以来,醴陵陶瓷出口又频频遭遇欧盟、巴西、墨西哥等实施的反倾销制裁,出口额日益下滑。
2013年5月,欧盟作出终裁,对原产地为中国的陶瓷餐具征收13.1%至36.1%的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醴陵市共有53家陶瓷企业被制裁。继欧盟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后,印尼、墨西哥、巴西等国相继宣布对中国家用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2013年9月,巴西公布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决定对中国出口的陶瓷征收每公斤1.34美元至4.66美元的临时反倾销税,醴陵有21家陶瓷企业在此之列。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中国在反倾销程序中未被视作市场经济国家,巴西以意大利为替代国来计算出口陶瓷的正常价值,而意大利陶瓷是世界上最贵的,相当于企业要承担高达数倍的惩罚性税率,这让包括醴陵在内的中国陶瓷出口企业备感压力,不得不考虑退出巴西市场。
受反倾销制裁影响,2013年醴陵陶瓷出口额增幅从以往的10%大幅降至约3%。湖南泰鑫瓷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婷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客户是欧洲和美国,2012年出口额超过1300万美元,受欧盟反倾销税的影响,客户订单大幅下降,2013年出口额仅为800万美元。
【延伸阅读】



















